心理咨询师如何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
传统的心理心理治疗,促成来访者改变的咨询主要手段就是咨询关系。在精神分析的师何治疗里,来访者的透过移情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没有移情就没有治疗。关系”而移情的理解治疗,大略说来,心理就是咨询利用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情感反应作为分析材料,帮助来访者领悟。师何可以说,透过充满移情的关系咨询关系,是理解精神分析的关键要素。现代一些咨询流派如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并不重视移情以及咨询关系,咨询但无论如何,师何利用咨询关系来帮助来访者改变,是非常有价值的咨询途径。
在助人过程中利用咨询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二是在关系中让来访者获得新的“关系经验”;三是利用关系来催化来访者改变。
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
卢勃斯基(1977)提出了一个性质接近移情,但更具有泛理论色彩的概念:核心冲突性关系主题(Core Conflictual Relationship Themes,CCRT)。比起移情,CCRT的理论更简明,方法更容易把握,而且不限于精神分析,其他治疗取向都可以应用。我们借助这个方法来说明如何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
核心冲突性关系主题是指,来访者在治疗中展现的人际反应模式在来访者的生活中是重要且一再展现的。这种模式也会体现在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中。卢勃斯基(Luborsky,Barrett,2007)发展出了一个方法来发现这种冲突性关系主题,其中涉及一个重要他人、三个反应。一个重要他人即来访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比如父亲、母亲、老师、伴侣、同学、老板、咨询师等。三个反应分别是:(1)来访者指向这位重要人物的需要或者愿望;(2)重要他人的反应;(3)来访者自己的反应。分析的重点是发现特定的三个反应的组合,如果某种特定组合重复出现,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冲突性关系主题
李X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他因为主管压制他的积极性而非常愤怒,但考虑到工作并不好找,他又不能辞职。他抱怨主管和同事,指责他们自己平庸又不让年轻人有发挥的机会,他们没有重视他的创意,总是敷衍一下就把他的想法晾在一边。在咨询初期,他对他的咨询师如此认真倾听他的话感到非常受用。但随着咨询的进行,他开始对咨询师感到不耐烦,他开始追间咨询师对他的想法有什么评价。有一天他冲着咨询师说:“我发现做咨询就是说‘哦,我’,你们是必须这样说话吗?”而在最近一次会谈中,他提出要结束咨询。经过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是认为他的咨询师对他不像以前那么重视,他觉得从这位咨询师这儿不能得到好的帮助。
摘自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分析这个事例,很容易发现李X对咨询师的反应和他对主管和同事的反应有某种共同之处。在李义的意识里,也许咨询师跟主管一样,是一个重要的人。李X可能有的一个冲突性关系主题是:他希望主管或者咨询师能够重视他、欣赏他,但是他们似乎都对他的优秀之处视若无睹,他对此非常失望,因此对主管和咨询师感到愤怒。这就是李X在面对一位年长或地位较高者时的反应模式,它会在他的生活中反复出现。
卢勃斯基的方法主要是用于研究,以便获得客观资料。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可以根据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更自由、更灵活地利用有关线索来发现来访者的关系主题。以下是对咨询师的几点建议。
(1)保持自己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心态的“空”(安详、开放、中性),尽量减少自己带进互动中的“污染源”。
(2)注意来访者在谈及重要他人(包括咨询师本人在内)或跟重要他人互动时,直接或间接透露出来的需要和愿望。
(3)注意在来访者眼里,重要他人是怎样反应的。许多时候,你并不容易了解来访者是怎样知觉重要他人的反应,你可以直接询问来访者,也可以通过下面第(5)点的做法来获得此项信息
(4)注意来访者如何对重要他人的反应作反应。
(5)注意咨询师本人对来访者行为的反应,例如来访者或他的行为让你感到生气、受压迫、不忍等。通过自己的反应,来获得来访者内在知觉和/或需要与愿望的线索。
(6)注意发现双方的上述反应是否构成某种固定组合以及它是否重复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了解来访者的重要关系冲突或模式,还不能说完全理解了它们。更深入的理解,需要知道来访者何以会发展和维持着这个模式。咨询师可以通过所发现的核心关系主题,再结合对来访者成长历程和现实环境的了解,逐渐形成对来访者问题行为模式的内、外原因的认识。
传统的心理心理治疗,促成来访者改变的咨询主要手段就是咨询关系。在精神分析的师何治疗里,来访者的透过移情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没有移情就没有治疗。关系”而移情的理解治疗,大略说来,心理就是咨询利用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情感反应作为分析材料,帮助来访者领悟。师何可以说,透过充满移情的关系咨询关系,是理解精神分析的关键要素。现代一些咨询流派如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并不重视移情以及咨询关系,咨询但无论如何,师何利用咨询关系来帮助来访者改变,是非常有价值的咨询途径。
在助人过程中利用咨询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二是在关系中让来访者获得新的“关系经验”;三是利用关系来催化来访者改变。
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
卢勃斯基(1977)提出了一个性质接近移情,但更具有泛理论色彩的概念:核心冲突性关系主题(Core Conflictual Relationship Themes,CCRT)。比起移情,CCRT的理论更简明,方法更容易把握,而且不限于精神分析,其他治疗取向都可以应用。我们借助这个方法来说明如何透过关系来理解来访者。
核心冲突性关系主题是指,来访者在治疗中展现的人际反应模式在来访者的生活中是重要且一再展现的。这种模式也会体现在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中。卢勃斯基(Luborsky,Barrett,2007)发展出了一个方法来发现这种冲突性关系主题,其中涉及一个重要他人、三个反应。一个重要他人即来访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比如父亲、母亲、老师、伴侣、同学、老板、咨询师等。三个反应分别是:(1)来访者指向这位重要人物的需要或者愿望;(2)重要他人的反应;(3)来访者自己的反应。分析的重点是发现特定的三个反应的组合,如果某种特定组合重复出现,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冲突性关系主题
李X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他因为主管压制他的积极性而非常愤怒,但考虑到工作并不好找,他又不能辞职。他抱怨主管和同事,指责他们自己平庸又不让年轻人有发挥的机会,他们没有重视他的创意,总是敷衍一下就把他的想法晾在一边。在咨询初期,他对他的咨询师如此认真倾听他的话感到非常受用。但随着咨询的进行,他开始对咨询师感到不耐烦,他开始追间咨询师对他的想法有什么评价。有一天他冲着咨询师说:“我发现做咨询就是说‘哦,我’,你们是必须这样说话吗?”而在最近一次会谈中,他提出要结束咨询。经过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是认为他的咨询师对他不像以前那么重视,他觉得从这位咨询师这儿不能得到好的帮助。
摘自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分析这个事例,很容易发现李X对咨询师的反应和他对主管和同事的反应有某种共同之处。在李义的意识里,也许咨询师跟主管一样,是一个重要的人。李X可能有的一个冲突性关系主题是:他希望主管或者咨询师能够重视他、欣赏他,但是他们似乎都对他的优秀之处视若无睹,他对此非常失望,因此对主管和咨询师感到愤怒。这就是李X在面对一位年长或地位较高者时的反应模式,它会在他的生活中反复出现。
卢勃斯基的方法主要是用于研究,以便获得客观资料。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可以根据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更自由、更灵活地利用有关线索来发现来访者的关系主题。以下是对咨询师的几点建议。
(1)保持自己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心态的“空”(安详、开放、中性),尽量减少自己带进互动中的“污染源”。
(2)注意来访者在谈及重要他人(包括咨询师本人在内)或跟重要他人互动时,直接或间接透露出来的需要和愿望。
(3)注意在来访者眼里,重要他人是怎样反应的。许多时候,你并不容易了解来访者是怎样知觉重要他人的反应,你可以直接询问来访者,也可以通过下面第(5)点的做法来获得此项信息
(4)注意来访者如何对重要他人的反应作反应。
(5)注意咨询师本人对来访者行为的反应,例如来访者或他的行为让你感到生气、受压迫、不忍等。通过自己的反应,来获得来访者内在知觉和/或需要与愿望的线索。
(6)注意发现双方的上述反应是否构成某种固定组合以及它是否重复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了解来访者的重要关系冲突或模式,还不能说完全理解了它们。更深入的理解,需要知道来访者何以会发展和维持着这个模式。咨询师可以通过所发现的核心关系主题,再结合对来访者成长历程和现实环境的了解,逐渐形成对来访者问题行为模式的内、外原因的认识。